close

自從今年一月開始,公司對於討論好幾年的「南向」計劃開始有了大動作。如果我問大家,要到海外開個分公司,最重要的是什麼?是產品夠不夠力?還是市場較具潛力?亦或是本夠不夠粗?其實,在我們密集地討論之後發現,重點在於「人」。要是沒有對的人,講再多計畫跟願景也都只是空談而已。

而我們公司的這個「人」,冥冥中自有註定,就這樣地出現了!隨著人選的確定,籌備分公司的腳步也更加積極,從選定海外市場開始,從新加坡、馬來西亞、越南、泰國....逐一討論,最後在分析手上及在地資源後,決定以馬來西亞作為海外市場開拓的第一站。

地點確定了,那品項呢?究竟是要以台灣現有的模式同樣copy過去,還是要因地制宜,選擇合適當地市場的商品?我們公司是個小小的貿易商,所謂貿易商就是任何商品都可以買賣,雖然之前是以客制化的訂製家具為主,經過幾十年之後也累積了一定的製造生產經驗與實力,到了海外市場是否還要做這樣的經營模式也是一直討論的重點。

在探訪過超過50家工廠之後,檢討過去的營運模式與近年來市場的變動,我終於認清,被動式的OEM/ODM接單再轉下單給工廠的純貿易商模式,100% MIT,已經不再具有競爭力,也無法擴大規模長久經營下去 (畢竟台灣政府對於製造業實在是不太友善,外勞福利要求越來越多,又沒有辦法跟其他國家簽訂FTA,更別說環保問題導致有牌的電鍍廠大排長龍)。網路發達後資訊十分地透明,阿里巴巴、掏寶又已經滲透到全世界各個角落,要能夠賺資訊差的錢,除非你能找到很獨特的供應商,市場上沒有同類型的商品,不然這條路只會在拚價格中逐漸失去客戶與前景。

既然如此,那就只能化被動為主動,打自己的品牌如何? 品牌之路路迢迢,我想這個問HTC應該最清楚。只要講到品牌,大家就會想到要燒錢。以前在跨國大公司做行銷的我何嘗不知道,每次做行銷計劃的時候,編列預算預估業績,要是做不到就檢討分析原因,被老闆K,想辦法找出原因 (很多時候原因我覺得都是用來解釋用的,我想你懂我的意思ㄌ啦),下次規劃時再做調整。我們小公司哪有辦法把錢拿來這樣燒品牌,明後年度薪水能不能發出來都還要有點擔心,更別說拿大把銀子來燒品牌了。

品牌行不通,那通路呢? 乾脆自己建通路如何? 講得容易,布建難。繞了一圈回過頭來還是要有產品才能去鋪通路,在海外人生地不熟,怎樣的產品適合市場,怎樣的產品有競爭力,就算飛到當地做個幾周的市場調查,以我們品類的複雜度,有店鋪陳列設備,居家家具,醫療用品,擺飾小物,清潔用品、生活雜貨,還真難在短時間內每種通路都調查到,每個產品及規格價格都列表做比較。這也行不通,那也有困難,就在此時,財務長及大老闆下了一個決定,無論如何公司先開,營運及業務內容再討論,先接地氣再說。是的,我也非常佩服他們的勇氣,敢跨出這一步。你或許有聽人家說過,以一般台灣老闆的個性,通常一個計劃沒有九成甚至是十成的把握,他們是不會決定去做的,而會一直要求評估評估再評估,分析分析再分析。想不到我們家老闆平時溫和待人,財務長穩健保守,不知是看到了甚麼還是聽大師說了甚麼,竟然就這樣撩下去了!!

於是乎~~~就這樣,我們訂下了今年度新南向的計畫,很有意思,就像是「秘密」這本書說的一樣,只要心之所念,一切因緣就會慢慢俱足。確立了要到馬來西亞開公司,還在苦思左右為難不知道如何從這麼多品類中選擇時,一個台灣家具的品牌從天而降,也因如此,在一個晴朗的下午,就像是靈光乍現一般,整個店面及海外公司營運的主軸清楚地浮現在我腦中 - YES!!! Living & Home ,從家具出發,所有與居家生活相關的商品都可以放進來,無論是鏡子、玩具、清潔用品、禮品、裝飾品、衣服帽子......全部都可以賣,一點也沒有違和感!! 

也因此,開啟了我離家三千里的海外打拼創業心生活

 

arrow
arrow

    akan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